晚报“坡子街”进了泰州二中校园 学校开辟专门阅报栏,还邀请资深作者分享创作心得
学生在“坡子街”阅报栏前阅读文章。
学校开辟专门阅报栏,还邀请资深作者分享创作心得 6月1日,泰州二中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,邀请学生家长向全校师生畅谈《泰州晚报》“坡子街”栏目。培养学生的读报兴趣,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。 “我们要让学生掌握一生有影响、终身带得走的语文。《泰州晚报》‘坡子街’栏目刊登的文学作品,有深度、接地气,与我们的语文教学理念相通。关键‘坡子街’上有众多泰州本土作家的优秀作品,希望同学们多上‘坡子街’逛一逛。‘坡子街’还是一个很好的平台,希望师生在上面多多发表作品,展示泰州二中师生的博雅气质和文学修养。”泰州二中校长戴荣说。 开辟晚报“坡子街”阅报栏 带给学生意想不到的收获
谈起本报的“坡子街”栏目,戴荣感触颇深。 “前段时间,本地作家晓橹向我推荐了《泰州晚报》文学副刊‘坡子街’。称‘坡子街’写当下、写身边、见真情,是个极具本地特色的文学副刊栏目。”戴荣说。 4月1日,晓橹在“坡子街”上发表文章《校长戴荣》,文章这样写道——我第一次站到讲台前给一帮高中生上课,不免有些担忧,担忧上课上不好。但看到坐在后排听课的戴校长从眼镜镜片后递来的微笑的目光,我一下就找到了底气与信心。在他的学校,我渐渐感受到他是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校长。他写过很多教育的书,也写过不少散文。他是一个书生,但没有书生的柔弱,相反,他无限坚定地相信文学的力量、语言的力量。他以文化管理学校,以文学激发学生的才情。 晓橹将日日出新作的“坡子街”文学副刊推荐给戴荣,并每天不厌其烦给他发“坡子街”作品。戴荣也在“坡子街”里找到了想要的文学氛围。 既然彼此都觉得“坡子街”文学氛围浓,在晓橹的建议下,戴荣在泰州二中的学生走廊里专门开辟出“坡子街”阅报栏,供学生阅览。 4月30日起,晚报“坡子街”不仅是市民的精神食粮,也成为二中的文学副刊。学生每天认真品读“坡子街”一番,均有意想不到的收获,也缓解了紧张的学习压力。 师生踊跃投稿 是晚报“坡子街”忠实粉丝 晚报“坡子街”走进二中校园,成了件新鲜事。慢慢地,“坡子街”阅报栏成为二中人气集聚之"处,越来越多喜欢文学创作的学生一有空就会前往欣赏自己钟爱的作品。 “‘坡子街’每天刊发的文章都是当下新近发生的事,到‘坡子街’‘逛一逛’,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风景无限宽广,很有意义。”戴荣说。 5月12日,二中高一(2)班学生周宇彤描写校园的佳作——《春游稼穑园》,在本报“坡子街”刊发。这篇文章以细腻的文笔,描绘出二中稼穑园美丽的春景,及对美好校园生活的感悟。作品见报后,二中“坡子街”阅报栏人气更加旺。“‘坡子街’的作品题材丰富、感情真挚,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写作特点,对我们的写作帮助不少。同学的作品能在晚报发表,对我触动很大,希望我投稿的作品也能见报。”高一学生王艺林说。 二中有不少老师也是“坡子街”的忠实粉丝。高三语文老师申兰英、高二语文老师杨柳,曾先后在“坡子街”发表作品《包饺子》《变脸的小店》等。“作文需要关注真情实感的抒发,这样的作品才能打动人。现在不少学生的作文缺乏这一块,‘坡子街’的作品恰恰最注重的就是真情实感,这对学生如何在作文中表现感情很有借鉴作用。在作文课上,我会精选部分‘坡子街’作品,朗读给学生听。”杨柳说。 家长畅谈“坡子街” “无限包容你、接纳你” 进入晚报“坡子街”作者微信群的戴荣,无意遇到本校学生家长朱会芝。一番交流后,戴荣得知朱会芝是晚报副刊的资深读者,并早在2013年7月21日,就曾在晚报副刊发表处女作《少年夫妻老来伴》。 “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,学校有了‘坡子街’阅报栏,学生作品上了‘坡子街’,何不让在‘坡子街’畅游的学生家长来给学生们讲讲自己心中的‘坡子街’呢?”戴荣说。就这样,一场别开生面的学生家长畅谈晚报“坡子街”活动应运而生。 6月1日上午,泰州二中全校2000多名师生集中在学校操场,听朱会芝讲述“坡子街”的阅读体会和感想。如何阅读“坡子街”?朱会芝的见解是,把“坡子街”三个字逐一拆开来:第一个字“坡”,可理解为读文章时,心情会随着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,如同上坡下坡一样。第二个字“子”,可理解为阅读的过程就像孩子成长的过程,开始读的时候,可能懵懵懂懂,只能了解其中的大概。随着阅读理解的加深,可能会和作者碰撞出火花,抑或产生不同的见解和想法。再深入阅读下去,可能就会萌发出想写点东西的念头。第三个字“街”,可把它理解为阅读就像走街串巷,你若喜欢,随时可以来这条“街”转转看看,它会无限地包容你、接纳你,给你无穷的力量和自信,给你精神上最大的富足。 “‘坡子街’上有很多本地文学大咖的作品,今后我们会定期邀请他们来学校,为喜爱文学创作的学生解读他们在创作‘坡子街’作品时的心得体会,让学生从中受益,掌握写作技巧。”戴荣说。 记者 胡桂材 文/图 (编辑:apple) |